炒股时,总有人疑惑:“怎么知道主力在偷偷买股票?” 答案藏在 “成交量” 里 —— 散户很难造出 “倍量”(一天的成交量是前几天的 2 倍以上),而主力只要动手,必然会留下倍量痕迹。尤其是 “底部双倍量模型”,堪称散户捕捉主升浪的 “藏宝图”,看懂它,就能提前踩准主力的拉升节奏。
什么是 “底部双倍量模型”?
左侧是长期阴跌的 K 线(标注 “筑底期”),中间有两个红色柱子(标注 “倍量 1”“倍量 2”),右侧是突破平台的上升 K 线。
简单说,就是股价在低位横盘时,出现两次以上的倍量阳线。这不是偶然:第一次倍量是主力开始吸筹,第二次倍量是洗盘结束、准备拉升。
吃透这 5 个核心要点,就能分清主力是 “真动作” 还是 “假诱多”。
核心要点一:筑底越久,爆发力越强
左边是 3 个月的横盘(标注 “强支撑”),右边是 1 个月的横盘(标注 “弱支撑”)。
主力不会在刚下跌时就进场,而是等股价跌透了、没人关注了才动手。那些跌了半年以上、横盘 3 个月以上的股票,筹码换手充分,一旦出现倍量,就像压紧的弹簧,后期拉升力度往往更大。反之,刚跌 1 个月就横盘的,可能只是短暂休息,别急着进场。
核心要点二:第一次倍量,是主力 “试盘信号”
K 线图上,低位横盘时突然出现一根大阳线,成交量是前 5 天平均的 2 倍(标注 “倍量 1”),且阳线底部在支撑线上。
长期冷清的股票突然放量上涨,大概率是主力在试盘:看看抛压大不大,有没有其他资金抢筹。这根倍量阳线必须从支撑位(比如横盘的下沿)涨起,说明主力不想让股价再跌,开始主动买货了。但这时别急着追,主力接下来往往会洗盘。
核心要点三:缩量回调,是 “去散户” 的过程
第一次倍量后,股价连跌 3-5 天,成交量缩到倍量时的 1/3 以下(标注 “洗盘”),且没跌破倍量阳线的一半。
主力不会让散户舒舒服服跟着赚钱,所以拉一波后会故意砸盘,让那些追高的人割肉。判断是不是洗盘,就看 “缩量”:如果回调时成交量越来越小,说明没人愿意卖了,散户已经被吓走。反之,回调时又放量,可能是主力真的在出货,赶紧避开。
核心要点四:第二次倍量,是 “上车信号”
回调到支撑位(比如第一次倍量阳线的低点)时,又出现一根倍量阳线(标注 “倍量 2”),直接突破横盘的上沿。
洗盘结束的标志,是股价回到支撑位时再次放量上涨。这根倍量阳线最好能一举冲破横盘平台(比如横盘时的最高价格),并且收盘价站稳在平台上方 —— 这说明主力不想再墨迹,准备开始拉升了。如果突破后又跌回平台里,可能是假突破,再等等看。
核心要点五:后 3-5 天,必须 “持续放量”
第二次倍量后,连续 3 天的成交量都比横盘期高(标注 “量能在线”),K 线小阳上涨。
主力拉升时不会 “一次性放量”,而是边涨边吸筹。第二次倍量后,如果接下来几天成交量慢慢放大(不用翻倍,但比横盘时高),说明主力还在买,行情能延续。反之,倍量后成交量又缩回去,可能是主力 “拉高出货”,赶紧撤退。
两个 “铁纪律”:守住这两个支撑位
K 线图上画着两条线:一条是横盘平台的上沿(称为“纪律1”),一条是第二次倍量阳线的最低价(称为“纪律2”)。
哪怕形态再好,破了支撑位就得走:①股价跌回横盘平台里,说明主力控盘不足;②跌破第二次倍量阳线的最低点,说明主力可能放弃了,之前的动作是诱多。
记住,底部双倍量模型的核心是 “主力不想让股价跌”,一旦跌穿关键位,所有分析都作废。
学会 “底部双倍量模型”,就像给散户装了个 “主力探测器”。那些看似杂乱的 K 线,其实藏着清晰的节奏:筑底时耐心等,第一次倍量时观察,缩量回调时跟踪,第二次倍量时上车,破位时果断走。多翻几只牛股的历史走势,你会发现,80% 的主升浪前都有这个信号。
收藏起来,下次看到低位横盘的股票,对照着找找双倍量,或许就能抓住下一波机会。
股票配资排名在线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